文学馆 > 历史小说 > 汉末雄风 > 第六章 冬去春复至,斗转引星移6

第六章 冬去春复至,斗转引星移6(1 / 1)

孙策托孤的绝笔信,其内容当然不可能仅有那么几条。

但吴景在念孙策绝笔信之时,尚有刘关张、许昭等外人在场,是以吴景并未念出其全部内容。

孙权同理。

然而,此时此地再无外人,是以孙权可放心说出孙策的全部遗言。

孙权向守在门口的亲卫使了个眼色。

那亲卫心领神会,当即走出房门戒备。

塔读小说,无广>告^在线免。费阅&读!

孙权向老娘施礼后,压低声音道。

“大人,家兄称,江东因江南之乱而显现出三大问题。家兄原文为:深险之地犹未尽从,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,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,未有君臣之固。”

孙权此言一出,孙皎、朱然、吕蒙这三个小年轻儿还好…

但孙邵、秦松和陈端三人瞳孔遽然一缩。

吴老夫人则扬起袍袖,制止孙权再说下去。

“阿权,此三件事休要再多言!你务必尽快妥善处理!”

吴老夫人的反应为何这么激烈呢?

因为孙策临终说了三点隐患:

其一是深险之地未从;其二是天下英豪在州郡;其三是客籍侨姓人心不稳。

此三大问题可谓一针见血、直指扬州(吴郡、会稽、丹阳、九江、庐江和豫章六郡),或者准确来说是江东如今四郡(九江归赵旻、豫章已给刘备)的要害。

塔读^小说APP@更多优质免费小说,无广告在@线免<费阅<读!>^>

其一,深险之地指代“山越”,即逃避徭役而亡入山中的扬州百姓。

其二,天下英豪指代“江东士族”及“宗帅”,他们控制着土地和人口,与身处“深险之地”的山越互为犄角。

其三,客籍侨姓,即避难扬州的“中原士族”,这批人因孙策诛戮吴郡、会稽的大姓而心存畏惧,时刻准备逃归中原。

简言之,在孙权如今担起江东这个烂摊子之时…

山越宗帅不服;

江东士族不服;

外州士族也不服。

甚至连孙家的同姓亲戚们…也都不服。

对于孙策揭露出来的这些严重的问题,吴景当然不可能公诸于众。

孙权本人更不可能。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许昭乃是义士,其人从未拆开孙策的绝笔信细读…

从许昭在刘备中军帐内的一系列表现、举动来看,其人分明存了一死以报孙策知遇之恩的念头。

但江东众人出于保留人证、加强孙策绝笔信可信度的考虑,偏偏不能杀许昭泄愤。

何况许昭杀孙策乃迫不得已,并非出于私怨。

所以,欣赏许昭的孙策非但毫不记恨许昭,反而转为压榨其人的剩余价值。

言归正传。

正因为赵旻清楚江东内忧外患如此严重,才会在第一时间求刘协将“吴侯”之爵位、扬州牧之汉廷职位赐予孙权。

孙权惟有名正,才能言顺。

也正因此,赵旻才会令徐晃甘宁二人继续坐镇江夏郡,全力助孙权守护江东的西大门。

孙策托孤于赵旻,可谓明智之举。

首发&:塔>-读小说

赵旻虽然很不喜欢孙权,但也不得不倾尽全力助孙权稳定江东大局。

此事无关利益,只关乎赵旻对孙策、孙尚香兄妹二人的情义。

人老成精的吴老夫人,当然很快想通了这一点。

于是老太太再三叮嘱孙权。

“阿权,待我等返还丹徒城,你务必第一时间遣使再赴许都,向天子朝贡、向阿旻致谢。”

孙权肃然行礼。

“大人放心,孩儿谨遵大人教诲。”

吴老夫人满意颔首,这才挤出一丝笑容。

“诸君请用饭。阿策尸骨未寒,故老身不便赐酒,老身以茶代酒,敬诸君一杯!”

老太太虽未明言,但其人无异于告诉众人:今后你等皆为阿权肱股之臣。

塔读@

我们再看向同一时间的卫府。

在张燕讲述完毕之后,众人只有同一个念头:

夹缝中求存何其艰险!

没错,这正是过去臧霸陈登二人曾面临的、以及张燕正面临的困境。

臧霸陈登二人暂且不提,只说张燕。

张燕老窝黑山西侧的上党、西南的河内、正南的东郡,皆为赵旻领地。

此三郡由两个兖州人率部曲屯驻。

其中魏种镇守上党、河内,而羊衜坐镇东郡。

张燕的西北、东、东北、北四侧,则是太原、魏郡、常山国和雁门郡。

这都是袁绍地盘。

站点:塔^读小说,欢迎下载-^

可想而知,张燕夹在这两个如今天下第一和第二的大诸侯之间,日子有多难熬。

袁绍被赵旻的“大字报”引火烧身、惹得天下士人口诛笔伐之后,高压一度飙升至二百五。

然而袁绍不能再向赵旻宣泄怒火,只好将怒火发泄到张燕这个死对头身上。

张燕不投降还能怎样?

难道要坐以待毙?

所以,当钟繇出使劝降张燕时,张燕的心情,恰似久旱逢甘霖的老农。

其人二话不说,提出三个条件之后,便迫不及待地拖家带口赶到了许都。

如此一来,袁绍便不好再继续欺负张燕…

因为张燕已经归顺朝廷了!

张燕心中虽然苦涩,却也对此无可奈何。

塔读小说,无广>告^在线免。费阅&读!

这正是小诸侯的难处。

而且与实际割据徐州的臧霸、陈登二人不同,张燕的大本营是山区,其人本质上只是个占山为王的山大王。

除了将全家老小整整齐齐带到许都投奔赵旻之外,张燕别无他选。

投奔袁绍?

呵呵。

袁绍不把张燕千刀万剐才怪!

袁绍邺城之乱,其幕后策划虽然是贾诩这个坏得很的糟老头子,但实际执行者,正是张燕!

袁绍恨不能刨了张燕祖坟,张燕投奔袁绍…这与上赶着送人头何异?

去年官渡之战时,为了避免腹背受敌,袁绍不得不与张燕讲和。

但在如今袁绍、赵旻相安无事的情况下,袁绍还怎么可能再对张燕客气?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综上所述,张燕确实是逼不得已投降赵旻…咳咳,归顺朝廷。

所以,苟哥暗戳戳地想道:

这就好办了!

苟哥心中打定主意之后,便笑眯眯地对张燕道。

“张将军,我必保你全家老小平安无事,然则,你亦须为我镇守太行山脉,并于山麓屯田。

张将军放心,我可为将军提供一应所需,包括但不限于辎重、战马、甲胄、兵器、农具、肥料及粮草。张将军以为如何?”

对如今的赵旻而言,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,就不是问题。

张燕对此不假思索。

“甚善!主公放心,主公若可足量供应军械、粮草及农具、肥料,某必为将军稳守太行山两侧!”

对如今的张燕而言,只要有人出足够的钱,他就有信心与袁绍掰掰腕子…

本小。说首--发^站>点&~为@:塔读小说APP

张燕又不是没和袁绍正面交锋过?

于是乎,赵旻和张燕一拍即合。

赵旻从此不再担心河北出大问题,张燕从此也不再担心自己没钱和财大气粗的袁绍对耗下去。

皆大欢喜不是?

呵呵。

还真不是。

张燕做梦都想不到,公孙度已经开始暗中谋划,侵夺袁绍的幽州东北部,以及青州的胶东半岛。

即便赵旻不支持张燕,袁绍也不可能再继续向张燕猛攻。

简言之,即便赵旻答应全力支持张燕稳守、屯田,赵旻实际上也花不了几个钱儿,反而能收获张燕的感激和忠诚…

以及张燕屯田所得的一成半。

本书~.首发:塔读*小@说-APP&——免<费无广告无弹窗,还能*@跟书友们一<起互动^。

苟哥就是苟哥。

仅仅开了半下午会、又请张燕吃了一顿小火锅而已,赵旻这个苟哥,便解决了自己的全部后顾之忧。

对卫府一方而言,这确实是惠而不费、皆大欢喜之事,但对张燕而言…

他只是被赵旻利用了。

对大哥孙策和小老婆孙尚香,赵旻可谓不遗余力、毫无保留;

但对张燕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,赵旻绝不可能做圣母。

商定此事之后,众人心事尽去,小火锅宴气氛变得融洽和谐无比。

但等到散席、众人离去之后,问题出现了…

大乔应当如何安置?

赵旻凝视着一身孝服、宛若旷谷幽兰的大乔,心中不由一阵苦恼。

原文来自于塔&读小说~&

【作者题外话】:孙策死前为孙权留下的遗言,是分析江东问题最为有效的工具。

策临终说了三件事儿:

其一是深险之地未从;其二是天下英豪在州郡;其三是客籍侨姓人心不稳。

深险之地犹未尽从,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,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,未有君臣之固。--《吴书二吴主传》

这三件事可谓字字珠玑,精辟至极。

(1)深险之地指代“山越”,即逃避徭役而亡入山中的扬州百姓。

(2)天下英豪指代“扬州士族”及“宗帅”,他们控制着土地和人口,与“深险之地”的山越互为犄角。

(3)客籍侨姓,即避难扬州的“中原士族”,这批人对孙策诛戮吴郡、会稽的大姓,心存畏惧,时刻准备逃归中原。

换言之,孙策死时,扬州可谓危机四伏。从庐江太守李术叛乱,以及宗室孙暠(孙权堂兄)“公开夺位”等丑事、便可看出彼时情况之险恶。

策亡之后,(李)术不肯事权,而多纳其亡叛。权移书求索,术报曰:“有德见归,无德见叛,不应复还。”权大怒。--《江表传》

原文来自于塔&读小说~&

策薨,权统事。定武中郎将(孙)暠,策之从兄也,屯乌程,整帅吏士,欲取会稽。--韦曜《吴书》

说得再直白一些,孙权继位之初,山越宗帅不服;扬州士族不服;外州士族也不服。甚至连同姓亲戚都不服。

更可畏者,是孙坚旧部在孙策死后、对孙权也不服。为此周瑜不得不主动行“君臣之礼”,以增权之“威重”。

是时(孙)权位为将军,诸将宾客为礼尚简,而瑜独先尽敬,便执臣节。--《吴书九周瑜传》

一言蔽之,孙权接手的,是一个烂摊子!

恕我直言,这个烂摊子,如果不是孙权,其他人还真不一定能玩转!

尽管赵旻非常不喜欢孙权!

袁绍争雄河朔时,对黑山军的分化控制颇为成功。

然而以官渡之败,袁绍许多功绩被有意抹杀,颇有“因人废事”之嫌。

初平四年(193)袁绍大会宾徒于薄落津,却遭遇邺城叛乱。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黑山军于毒等人杀太守栗成,劫持袁绍及部将家属,绍众惶惑,人皆涕泣。

绍既破瓒,引军南到薄洛津,方与宾客诸将共会,闻魏郡兵反,与黑山贼于毒共覆邺城,遂杀太守栗成。坐上诸客有家在邺者,皆忧怖失色,或以啼泣。--《英雄记》

注意:魏郡邺县,即袁绍治所,老巢所在。

《三国志》对此不见记载,只能从《英雄记》与《后汉书》中略窥一二。

袁绍故事在陈《志》失载颇多,原因不言自明,即刻意回避曹操曾屈居袁绍幕府、也就是曾给绍叔打工的敏感往事。

邺城之乱牵涉极广,背后错综复杂。

其中多有涉及魏武故事,甚至还揭示了袁、曹二家曾暗通青徐黄巾、交结黑山巨寇的阴暗过往。

黄巾十万焚烧青、兖,黑山、张杨蹈藉冀域。

邺城之乱的匪首是于毒。

于毒是黑山酋帅,在《后汉书》中以“干毒”形象出现。

塔读小说,无广>告^在线免。费阅&读!

黄巾、黑山、白波匪众,自相冠字,名多失考。

黑山、黄巾诸帅,本非冠盖,自相号字。--《典略》

注:“冠盖”即州郡豪强。

张晟喜乘白马,号“张白骑”。

郭泰信奉太平道,号“郭大贤”

注:大贤即大贤良师,黄巾酋帅常用此号,张角亦自号“大贤”。

褚氏轻矫骠捷,号“飞燕”,即张燕。其张姓源自故主“张牛角”,未知牛角指代何物。

诸贼帅另有“张雷公”、“李大目”、“左髭丈八”、“于羝根”等等。皆以外貌或声音特征得名。

注:“雷公”即大嗓门儿;“髭丈八”即唇上饶须;“羝根”即山羊胡子,指下巴饶须。

于毒之名颇怪异,应是诨名。其初平二年(191)率军十万入兖州,陷东郡,杀郡守王肱。袁绍遣部将曹操入东郡,击破毒。操遂为袁绍外藩,驻军东武阳。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黑山贼于毒、白绕、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、东郡。太祖引兵入东郡,击白绕于濮阳,破之。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,治东武阳。--《武帝纪》

曹操讨平于毒,离不开袁绍的武力扶持。

a曹操在初平元年(190)兵败荥阳,全军覆没。

其人赴扬州募兵,又在龙亢县遭遇兵变。“不叛者五百余人”,惶惶如丧家之犬。

还到龙亢,兵谋叛,夜烧太祖帐。太祖手剑杀数十人,余皆披靡,乃得出营;其不叛者五百余人。--王沈《魏书》

初平二年(191)的曹操,不过是无兵无地的“落魄中年”,寄居袁绍麾下。同年袁绍驱逐州牧韩馥,霸占邺县,颇疑曹操戮力其中。

曹操无兵,镇压于毒(191)的兵源无疑来自袁绍。

注意:于毒兵十万,曹操兵五百。

若无外力援助、无异羊入虎口。

从接受袁绍表奏、也可看出曹操此时的阵营和身份。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言归正传。

张燕作为邺城之乱的帮凶,不可能再投靠袁绍。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最新小说: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东周策 春秋霸业 安西兵日记 我刚登基称帝,她就说我是昏君 重生后,我成了侯府傻儿子 三国:幽燕铁骑踏天下 不宋 喜唐 后院通古代:开局秦始皇来敲门